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文化 > 法苑心声

“慎独”辨析(王东元)

发布时间:2018-01-10 14:33 来源:宣传处 阅读:25243

双休日在家重温《大学》时,忽然揣摩起“慎独”来。按现在通常的理解,“慎独”是指“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见《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见《辞源》)。其实,当初该词的本义不尽如此。

《大学》两次提出“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都是在讲如何“诚其意”时。“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见,曾子在这里告诫君子之所以要慎其独是为了诚其意。后来的《中庸》开篇就告诫“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之所以慎其独,这是在修道也。何为道?率性之谓道。何为性?天命之谓性。归根到底,慎其独是为了返回自有的天性中。

儒学是心性之学,注重自修人道学养,讲究“内圣外王”。首要的是内圣,通过自修学养,诚其意,明明德,从而明心见性,让自己回到本自澄静的天然自性之中。因此,儒家所提倡的慎其独,侧重是正其心,归其本。“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注:指仁义礼智圣)而慎其心之谓也”。“独也者,舍体也”,舍弃身体感官对外物的知觉、感受,使自己的思想、意念全无邪念。

当然,假如你独处时,即使无人监督,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也的确难能可贵。但若修身有道,时时处处知止而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最终达到自净其意的境界,不亦更高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