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法院+工会”深化协同联动 筑牢劳动争议化解新屏障

发布时间:2025-11-13 17:17 来源: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 阅读:118

11月12日,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十堰市总工会联合召开2025年第二次“法院+工会”多元解纷司法协作调研座谈会,商议劳动领域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与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重点事项,进一步构建完善“法院+工会”劳动争议案件协调工作机制,为劳动争议化解开辟了高效便捷的新路径。市中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苏江陪同座谈。

345A7405_副本_副本.jpg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构建劳动争议案件全链条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妥善化解,切实提升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要紧盯劳动争议多发地区和重点领域,助力构建健康良性劳资关系,共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十堰法院与市总工会不断深化协作,以“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为抓手,推动形成“源头预防、前端调解、诉调衔接、数字赋能”的全链条解纷体系。通过“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平台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66件,办结541件,其中达成调解协议453件,调解成功率达80.35%,为全市543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或补偿1359.6万元。

建章立制,筑牢联调联动“压舱石”

十堰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不断强化与工会、人社等多部门“总对总”联动,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联合市检察院、人社局、司法局、总工会印发《关于建立“法院+检察+人社+司法+工会”劳动争议“一站式”联动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从制度层面明确职责分工、程序衔接与协作规则。会同多部门定期召开“法院+N”一站式”协作联席会议,建立沟通协商、信息互通、联合普法等常态化机制,推动劳动争议从“末端化解”向“源头治理”延伸。

目前,全市各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立“法院+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联动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业调解组织及村社区干部等力量,形成“线上+线下”立体调解网络,大幅提升案件调成率与服判息诉率。

1113-2.png

创新模式,激活多元化解“源动力”

法院与工会立足职能定位,实现“法理权威”与“工会温情”有机融合。法院依托专业审判优势,为调解提供法律指引、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及复杂案件分流速裁支持;工会发挥“娘家人”作用,通过日常巡查、企业走访、普法宣传提前排查用工风险,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介入”。

实践中,各地法院创新模式亮点纷呈。张湾法院探索“法院+公证+工会”专业解纷模式,21天高效化解2起建工合同纠纷及3起衍生劳动争议。茅箭法院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融入“商调超市”建设及“1+1+6+6+N”多元化解体系,联合人社、工会建立信息通报、行政败诉提示机制,既规范企业用工,又监督行政部门依法履职。房县法院针对涉刑企业欠薪难题,联动工会向党委政法委汇报,推动解冻企业账户,为37名农民工讨回工资4.9万元。竹溪法院聚焦农民工诉讼能力弱、被告失联等问题,通过走访家属、联动基层打通“堵点”,运用“线上调解+电子送达”方式,7日内化解7.5万元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一系列创新实践,让“法院+工会”机制真正成为矛盾化解的“快车道”。

1113-3.png

数字赋能,跑出便民解纷“加速度”

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十堰法院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目标,深度整合职工维权热线12351、湖北智慧信访信息系统、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线上资源,构建起“一端受理、多端联动、全程留痕”的数字解纷矩阵,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从“线下来回跑”向“云端指尖办”转型升级。当事人可通过视频语音参与调解,调解员在线主持、制作协议,全程留痕可追溯,真正实现“足不出户解纠纷”。

实践中,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调解的时空限制。茅箭区的陈某因工资争议起诉某公司时,正随项目组在外地施工,往返开庭需耗时多天且影响工作。茅箭法院委托“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进行调解,调解员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发起视频连线,陈某在工地宿舍打开手机就能参与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借助平台的“共享屏幕”功能,实时展示工资核算明细、考勤记录等证据,帮助双方理清争议焦点;陈某对赔偿金额有疑虑时,调解员又通过平台推送《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及本地类似判例,耐心释法说理。最终,仅用2小时在线上便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协议达成后,承办法官与调解员全程跟踪款项支付情况,最终促成约定的款项在年前支付到位,实现了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1113-4.png

强基提质,锻造专业调解“主力军”

十堰法院高度重视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联合多部门共同吸纳优秀律师、退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及基层法律工作者等多元专业力量加入调解队伍,形成“法律实务型+群众工作经验型”复合型调解团队。为切实提升调解员实战能力,十堰法院与多部门一起积极构建“全周期、多维度”培训体系。岗前培训紧扣“入门关”,模拟调解场景演练沟通技巧,帮助新任调解员快速掌握基础流程与方法;定期轮训聚焦“提升关”,围绕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及用工新业态争议等设置专题课程;旁听庭审强化“现场感”,选取涉工伤赔偿、经济补偿等典型案件,组织调解员观摩学习,案例编发突出“经验传”,精选年度成功调解案例,传授“法理释明+情感共鸣”调解策略。

为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十堰法院与市总工会联合印发《十堰市“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调解案件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委派委托流程、文书格式与卷宗标准,推动机制规范化运行。一系列举措既锻造了“懂法律、会调解、善沟通”的调解队伍,又以标准化管理切实推动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从制度闭环到模式创新,从数字赋能到队伍提能,十堰市“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正以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为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

十堰法院将持续深化联动机制,优化智慧解纷场景,推动劳动争议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贡献更强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