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贫困村里的法治故事

——竹山县人民法院扶贫工作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8-05-28 15:55 来源:十堰中院宣传处 阅读:4899

微信图片_20180528155245.png

   在竹山县擂鼓镇枣园村一普通农户家里,租住着竹山县人民法院4名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几年来,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奔走在扶贫联系点枣园村、广山村、三河村,除了开展摸底调查、制订帮扶计划、建立帮扶台账、整合帮扶项目、大力开展帮扶外,他们还肩负着与普通驻村扶贫干部不同的任务,那就是法治宣传教育。

  为给帮扶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竹山县人民法院在人口较为密集的枣园村设立庭外民调室,该院4名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便是庭外民调室的调解员。近年来,庭外民调室的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李家的飞来横祸

  今年1月24日,村民老李喊妻子石某一起去村里领养老金。没想到妻子遭遇车祸,当场死亡。肇事面包车是村民朱某的,当时朱某未拉手刹就下车了,致使面包车从坡上溜下来造成事故。双方因为赔偿事宜未能达成一致,老李来到庭外民调室寻求帮助。

  老伴的突然离世让原本就是贫困户的老李一家雪上加霜,庭外民调室的4名调解员夜不能寐,分头去做工作。最终促成肇事方、保险公司与老李于3月16日达成赔偿协议,共赔付老李及家人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抚养费等合计301000元,肇事方还自愿支付给老李及家人精神损失费60000元。

  4月18日,庭外民调室的调解员不放心老李家的事,又登门回访。见到庭外民调室的调解员们,老李一边给他们倒水,一边告诉他们赔偿款已全部到位。当问起老李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将来有什么打算时,老李说:“我身体还硬朗,能照顾好自己。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听了这些,调解员们才放心离开。

  龚老汉家的赡养风波

  今年78岁的龚老汉含辛茹苦把俩孩子养大,老伴去世后,两个儿子商量每年轮流照顾老父亲。去年是由小儿子龚老二照顾龚老汉,龚老汉一年健康无恙。今年照例由大儿子照顾龚老汉,没曾想刚过完正月龚老汉就病了,这一病就要花钱。龚老大就犯嘀咕:父亲在老二那里不生病不用额外花钱,一到我这里就生病要花钱,不行,要找老二讲理去。兄弟俩为老父亲的医药费该不该分摊争执不休。原本就因生活琐事已有间隙的兄弟俩矛盾就此升级。

  今年4月12日,龚老汉看到俩孩子因为自己闹得不可开交,便向庭外民调室寻求帮助。庭外民调室的调解员和村干部一起到龚老汉的儿子家去做工作。竹山县人民法院干警全雁飞首先讲述龚老汉含辛茹苦把兄弟俩养大的故事,然后给龚老大讲明赡养老人、孝敬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竹山县人民法院法官袁红卫抓住龚老大孩子已上大学这一话题,对兄弟俩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们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们现在孝敬父亲,给孩子做好了榜样,孩子以后也会好好孝敬你们……”最后,龚老大表态:“以后我来照顾父亲,父亲的医药费我出,弟弟如果有心管一下自然好,不管的话我全都管了!”“这就对了,养儿方知父母艰啊,你看你们都是养儿育女的人了,都应该体会你们父亲当初养你们的不容易,现在他老了,你们照顾他也是应该的,这样才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嘛!”全雁飞赶紧追加一句。“是应该的,您放心,以后我父亲就安安心心跟着我过,我会好好待他,不会再给你们添麻烦了……”龚老大说。龚老汉听到大儿子这么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4月18日,庭外民调室调解员到龚老大家回访,了解龚老汉这一周的情况。龚老汉乐呵呵地说:“感谢法院及时化解矛盾,我现在过得很舒心……”

  快速办理两起涉贫案件

  近年来,为助力全县脱贫攻坚,竹山县人民法院开通绿色通道,建立涉贫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做到快速立案、快审快执。同时,对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开展专项执行活动,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不因合法权益被侵犯而返贫。

  文峰乡贫困群众王昌兵在某工地务工时受伤导致截瘫,家中因病返贫,法院判决被告支付108.4万元赔偿款,部分案款执行到位后陷入僵局。竹山县人民法院院长索明全两次参与协调,将案款全部执行到位,并到医院看望了王昌兵。

  枣园村贫困群众李某2017年8月在竹坪乡给沈某家换屋瓦面的过程中,眼睛被钉枪戳伤。双方未能达成赔偿协议,李某情绪非常激动。该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多次到李某家走访,为他提供法律服务。扶贫工作队员安慰李某:“你安心治疗眼睛,你给沈某换屋瓦面过程中伤了眼睛,他作为雇主理应为你出医药费。如果你们谈不拢,你就到法院起诉他,如果不清楚诉讼流程可以咨询我。如果诉状不会写,可以请你的包保人帮忙代写。”李某心结就这样慢慢解开了。

  索明全说:“在驻村帮扶中,我们发挥审判执行工作优势,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解决扶贫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实现精神脱贫。”